跌跌撞撞中前行—-记录我的英语学习心得

这篇文章是一时兴起写的。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英语学习很失败,也常常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失败的。

愚昧

我在 20 世纪 70 年代出生在河南北部的一个小县城。 1981年至1986年,我在县实验小学学习了五年。 那时,虽然英语教学在全国大城市逐渐兴盛起来,但我在小县城的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甚至不知道有英语这门语言。

大三开始,我们家因石油开发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 记得第一次坐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读26个字母的时候学英语,最尴尬的就是发音。 熟悉多年的阿波,怎么突然变成了ABCD? 那时候,我的心有一万个颤抖,因为我要适应的太多了。 我的很多同学来自五湖四海,都讲普通话自学英语要多久,而我却有地方口音; 同学们穿着各种款式、各种颜色的衣服,而我整天穿着妈妈亲手做的衣服和布鞋。 学生们经常在课堂上谈论各种明星,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名字。 我的独特之处常常引起大家的注意。 英语课上老师叫我的名字朗读时,我总能先听到一些窃窃私语的笑声。 我结结巴巴读完后,脸涨得通红。

第一个转折出现在初二。 那时候是按照课本上的安排学音标的时候了,我们也换了一个英语老师。 她姓陆。 她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中学毕业,英语基本靠听广播自学(徐国璋的英语当时在广播里很火)。 当我们第一次学习英语时,她理解我们的困难。 跟着卢老师学了音标。 初中英语最高分是音标及格考试96分。 我兴奋了好久,才慢慢改掉用拼音看英语的坏习惯。

但是我的英语综合成绩还是不好。 记不住字,听不懂时态,看不懂课文。 家长们也很着急。 一天晚上,妈妈说:“你读英语自学英语要多久,把你学过的课文读给我听。” 我知道妈妈根本没学过英语,她在催促我。 我还记得那天读的课文提纲。 这是关于一个每天坐火车上班的年轻人。 他对火车嘎嘎作响的声音非常熟悉。 一次意外。 那天的课文我至少读了三遍,因为我第一次口吃,读了三遍才完全明白意思。 不幸的是,英语在我脑海中留下了阴影,大声朗读课文并没有成为我自发的习惯。

但我还是得坚持。 我的父母也在很多方面帮助了我。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自学英语要多久,我父亲的朋友曾经知道我英语学习不好。 她建议我多看一些有趣的英文课外资料,比如TV Guide(中国电视新闻英文版)、牛津书虫等读物。 因为爸爸喜欢看电视,所以他决定订购电视指南。 我知道很多节目的名字和内容跌跌撞撞中前行—-记录我的英语学习心得,所以看懂TV Guide简直是小菜一碟,而且常常惊奇地发现原来的英文翻译是这样的。 比如当年的一部热播剧是《篱笆、女人和狗》。 TV Guide的翻译是《Stories beyond the mountain》,我学会了beyond这个词。 可惜在当时这样成功的例子太少了。

高二那年,我喜欢听广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段赖世雄讲英语。 我立即被他幽默的风格和中英文混合的解释所吸引。 从那以后,早上一醒来,我就迷迷糊糊地打开收音机,边睡边听收音机。赖世雄的语法和初中级美式英语广播一直听个不停。 记得听到好地方,我还能起身拿笔在雾霭中记录。 赖世雄的美语播音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我的美式发音和语调,完全是从赖世雄的播音中学来的。 这个项目可以说给我带来了第二次英语学习的机会。 后来在北师大读研究生的时候特意从蛋蛋网下载并保存了赖世雄的全套广播录音。 至今,每当有学生问我推荐什么基础英语学习资料时,我总是推荐赖世雄系列。

自学英语要多久能学会_英语到底要怎么自学_自学英语要多久

但是整个中学阶段我的英语学习都是被动的学英语,很少主动去背东西,因为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英语。 但是一不小心,我就是这样在高考复考的那一年被班主任逼着报了英语专业的,因为他是英语老师。 英语专业是当时(90年代初)的热门专业学英语,分数很高。 我担心如果我考试不及格,我会再次失败。

改变

后来进入师范大学英语系,以专升本的方式学习。 在师大的两年是我英语学习突飞猛进的阶段(指自我比较的情况,我没有语言天赋,不勤奋)。 因为那个时候我好像开悟了,也掌握了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 再加上英语系的专业训练,让我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师范大学英语系拥有一批归国留学人员和外教教师。 我身边的同学都在努力学习(师范大学的学风一般都不错),这样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极大地督促着我努力学习。 有两个场景在我脑海中脱颖而出。 一是很多学生每天早上用收音机收听英语广播,还有一个男生也用收音机边听边说。 受环境影响,我把家里的旧收音机带来听。 时间久了,老收音机不灵敏了,我就陆续买了三台德胜牌全波段收音机,每天听VOA和BBC的英语教学节目,从Special English到Standard English,听那些不听的明白。 我也看了一些原创电影。 那时候外语系的小礼堂每周都会播放原创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当时可是一鸣惊人。

第二个记忆片段是,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都要去教室自习。 坐在教室里查单词,整理课文。 在B5纸大小的笔记本里,我记录了5卷大卷的词汇和句子。 牛津高级双语词典是当时使用最多的工具。 我把本子上的音标、近义词、例句抄下来,第二天早上在教学楼二楼北平台上朗读和背诵课文。 那是我人生学习英语最艰难的阶段,收获也是满满的(还是指自我比较的进步)。

还记得每天晚饭时间,董文华唱的《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知从哪儿飘出教室的窗外。 这首歌也给我当时带来了很多的思念和快乐,至今对这首歌情有独钟。

在师范大学两年的本科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 首先,英语系的氛围很好。 大部分时间都是全英文课,专业的听力课,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训练。 这些都在催我学习。 其次,我从基础做起,注重小积累,以听力和阅读为突破口,带动翻译和口语输出练习。 虽然我的基础薄弱,与那些从小就优秀的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的自信心却在不断增强。 尤其是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中学教书方面做得还不错。 但当时我的眼界很窄,1998年毕业时我选择进入省示范性中学任英语教师。

我非常感谢我在最初几年教过的学生。 他们很棒。 多人考入清华、北大及香港名校。 他们从教学的角度督促我不断提高和学习。 也是在这个阶段,我继续加工在大学里形成的英语知识体系,引导自己开发课外资源和课件,逐渐形成部分风格。

但无论如何,我似乎从心底里对英语没有任何热爱。 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些努力自学英语要多久,有点“被抛弃”了。 直到2006年,也就是婚后第五年,我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比较研究所考研时,还是老样子,多了一个中学教学的“放弃”。 其实,这并不是生活和工作的最佳状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